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不忘初心 不负韶华 —访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奖教师丁广乾
发布日期:2020-09-02    点击:

  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季节,金沙集团1862cc教师丁广乾在2019年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凭借创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摘得工科组一等奖,并将被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称号。该赛事由山东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主办,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是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较权威的评比认定。


 


  优异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启发和借鉴,又有哪些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推广,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丁广乾老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当被问及获得一等奖的感受时,丁老师表现出了学者应有的谦虚,他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和学院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体制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正是因为有系统的培养体制和老教师的悉心指导,我们新教师才能迅速地掌握教学要领并自由的施展才华,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观摩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自院讲坛、外出考察培训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次比赛,学院高度重视,组建了以山东省教学名师王焱教授牵头、专业带头人何芳教授领队、电力电子教研室全体动员的强大指导团队,一起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反复打磨教学过程,为比赛做全面准备。丁老师谈到:“一等奖的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我只是有幸代表团队走上讲台比赛而已。”


  当被问起参赛的初心时,丁老师不好意思的说:“其实,是为了兑现对学生的承诺。在初赛阶段录制教学录像后,同学们对我说:‘老师,我们总算听明白了!要是您以后上课也这样讲,那就太好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去真正了解学生想要什么样的教学,努力打破固有教学思维,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本次比赛要求参赛的20个教学内容要涵盖教材的20个章节,对于只有48课时的《电力电子技术》而言,基本涵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备赛过程中,丁老师认真通览了现有的教材,并且参考多本其他教材和专业资料,重新梳理了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对每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在备课过程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顺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方式,拓展了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经过本次大赛的历练,丁老师将教学和课程做了认真的梳理,除了课堂教学的脉络更加清晰,条理更加明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努力做到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了“以赛促教”。丁老师在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后仍然认为比获奖更有价值的是兑现了自己最初对学生的承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当被问起参赛过程的感受时,丁老师用“漫长、煎熬、充实和提升”进行了总结。

从2019年11月,参加学院比赛开始,这场旷日持久的比赛就拉开了帷幕;12月,参加金沙集团1862cc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省初赛;2020年1月,提交课堂教学视频,经专家评审后,从600多名初赛选手中突出重围,晋级省复赛;受疫情影响,7月底,以面向评委和大众直播的形式进行决赛,获省决赛工科组一等奖;8月,进入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赛区的遴选赛,第六届和第七届两届省赛一等奖的34位教师齐聚山东师范大学展开巅峰对决,经过鏖战,从所有参赛选手中突出重围,进入前10;直到8月底,在国赛遴选终极PK中,丁老师获得工科组第二名,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


  这一历时10个多月的漫长比赛经历,也让我们体会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如此的不易。比赛中,丁老师自然也会经历忐忑和疲惫,有过无措与迷茫。作为一名已近中年的“青椒”,他同样也承受教学、科研、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漫长的比赛过程、严苛的比赛方式、激烈的现场比拼,都让人感到无比的煎熬。丁老师偶尔也会闪现一丝犹豫,那时丁老师就会打一套太极拳,然后又投入到下一轮更加激烈的比赛中。杨绛先生曾写道:“当你克服了犹豫不决,克服了种种顾虑,终于开始去做的时候,其实已经跨越了这条路最大的阻碍。”在这接近一年的比赛中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本身也是对自身毅力和恒心的磨砺。


  同时,备赛过程又是充实的。省决赛采取临时随机抽取其中一个教学节段进行现场展示,目的就是旨在确保参赛教师把每一节课都打磨到极致,任意一段都精彩纷呈,而不是只讲好一节课。教学指导团队从筛选课程节段、剖析重点难点、制作教学课件、查找课堂亮点、深挖课程思政、打磨过程呈现等,每一步都扎实推进。曾经多少次会议,因为一个教学设计逻辑没有理顺,指导团队讨论到深夜,又因为找到一个好的工程案例而欢呼雀跃;曾经多少个课件,因为追求完美,小到一个标点,大到一幅图片都反反复复地修改和替换。“我们的比赛文件都是经过了10多次修改之后的版本,这些都是凝聚了整个教学指导团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丁老师拿起桌上一叠厚厚的文稿动情地说。看着那些因为时常翻阅而卷曲泛起毛边的手稿,仿佛看到了整个团队深夜备赛的身影。那寂静的夜晚,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的坚守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当被问起参赛过程中是否有过比赛失败不能进入下一轮的想法时,丁老师说:“成败其实就是左右一瞬间,即使这将近一年的坚持,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声,也仅仅会有遗憾,但不会后悔,只因我努力过。正如八月长安在《最好的我们》中提到‘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怒放的蔷薇’。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10个月的紧张备赛,300多个日夜的熬夜坚守,60000多字的教学设计,众多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切磋和交流,一轮轮比赛磨炼,专家名师们亲自面授,让我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精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提升,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兑现了我对学生的承诺,这才是我参加本次比赛的最大收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因为有了不认输、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丁老师才能本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展现了济大青年教师秉承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良好风貌。


教研相长,不断创新


  课堂教学精益求精,科研方面也是不断探索。作为硕士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丁老师秉承严谨的态度,每周召开研究生研讨会,一起探讨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可行的技术方案,寒暑假也不例外。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他坚持有教无类,个性化培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对于不同科研基础的学生,他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都对研究生今后的深造及职业生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丁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服务社会和企业项目3项,总经费100多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谈到今后的工作目标,丁老师希望能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创新,争取更多科研成果,并不断将新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同学们带来更有创意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研相长。


  “在漫长的一生里,任何成果都是阶段性的,只要努力,不停下脚步,今天的你就比昨天更加出彩。” 这是丁广乾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秉承的理念。比赛有终点,但是教书育人没有终点。丁老师说:“我将不忘作为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反思和总结,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本次大赛获奖将成为新的起点,我们衷心祝愿丁老师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编辑:郭聪)